近日,記者從新疆公證協(xié)會了解到,2012年新疆辦理公證35.6萬余件。而就在新疆公證數(shù)量、質量和公證社會公信力得到穩(wěn)步提升之時,形形色色騙取公證書的現(xiàn)象,在各公證處接連上演。
2013年1月,烏魯木齊市誠信
公證處來了一男一女,自稱是夫妻,想申請辦理借款抵押合同公證手續(xù)。當公證員在審查這對“夫婦”遞交的材料時發(fā)現(xiàn),其“妻”的真人相貌與身份證照片有出入。公證員詢問時,其“妻”的回答總是支支吾吾,甚至連登記結婚日期都說錯了。最后,這名男子說出了事情的真相。他由于生意上急用錢,需要申請房屋抵押貸款。而妻子在外地無法回來,夫妻倆商量,由容貌相似的小姨子冒充妻子到公證處冒名簽字。
無獨有偶,今年2月,張某和妹妹來到烏魯木齊市第二公證處申請辦理繼承權公證手續(xù)。公證員在審查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時發(fā)現(xiàn),戶口簿的“常住人口登記表”上顯示,張某是被繼承人曾某(張某之母)的“次女”,而曾某單位出具的證明則顯示,張某是曾某“長女”。這一“長”一“次”立刻引起了公證員的注意。而張某一口咬定是派出所登記有誤,張某的妹妹也表示,她家只有姐妹二人。經查證,曾某有過兩次婚姻,第一次婚姻育有一女;第二次婚姻育有兩個女兒,即張某姐妹。曾某再婚后,其與前夫所生的女兒一直在親戚家居住,以至于曾某工作單位的同事也認為曾某只有兩個女兒,故出具的證明上稱張某為“長女”。于是,公證員讓張某姐妹與長姐達成一致意見后,再來辦理繼承權公證手續(xù)。
記者從新疆
公證協(xié)會了解到,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或者假證件,可謂五花八門,假死亡證明、假身份證、假戶口簿、假離婚證、甚至假判決書等。更高明者是,先到公證處辦理一份真的公證書,然后使用真證書的序列號、公章、條形碼,把公證內容來了個“偷梁換柱”,根據(jù)自己的需求制作一份假公證書。據(jù)了解,騙當事人辦理假公證的案件中,80%涉及家庭財產,多是為了繼承遺產、房屋買賣,也有的是為了招投標、出國留學、移民等。歸根結底,都是為了追求各種利益。
為了杜絕虛假公證,我區(qū)公證行業(yè)為此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。一些公證處購置了第二代身份證識別儀,公證書采用了二維碼和條形碼的防偽標志。今年3月底,新疆
公證協(xié)會還建立了預警系統(tǒng),各公證處發(fā)現(xiàn)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的,會及時上報新疆公證協(xié)會,協(xié)會將把造假者納入“黑名單”中,讓他們無處公證。